《 2022 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 第七站 》 參訪心得-李婷歡

  還記得出發前對於此行的所有想像,不知覺已完成這趟極度飽滿的旅程。感謝天美藝術基金會提供這次的機會,以及策展人鄒婷於過程中的專業規劃與導覽。兩週間行經三個城市,可以看見一再出現的趨勢與議題,被以全然不同的角度與方式進行多元地處理與回應;期間能與老師、團員們有著高密度與質量的討論,也使我得以暫時跳脫自身創作的狹小視野,以更具結構性的方式觀展與思考。此篇心得,我試以較個人化的語言,盡可能描繪與詮釋當下的各種思考與感知,但仍不足以表達此行所思所見之萬一。
  獲益良多,由衷感謝。


0.


  當身體穿越一萬多公里的距離,並從一萬多公尺的高度飛昇又降落,終於抵達威尼斯、踏上聖馬可廣場,造型的力量便即刻地衝擊我們疲憊的身體與視覺。古典藝術形式體現在威尼斯的建築與城市空間,藉由造型意圖使觀者遠離日常,進入對於永恆精神性地追求中;然而多元又爆炸的當代藝術則不斷透過概念或實質的手法,將物質或空間結構進行變造、扭曲、瓦解甚至消融,進而將原先的日常異質化。當我在威尼斯古老的聖馬可廣場上奔走,長時間浸泡於此二者的交錯與相融裏,當下的經驗可說是身處在縱向穿越與橫向發展的交叉點,但同時也是此地居民的生活軸線之中,這三個層次使我整具身體——包含忙著處理資訊的大腦與不停感受的身體——分裂又同一地進入一種混亂又飽滿的奇異狀態。


1. 威尼斯 與 The Milk of Dream


  觀展行程是威尼斯雙年展花園綠堡 (Giardini) 的展區開始。展區以中央展館 (Central pavilion) 為主軸,在面積不小的綠園中還散落著造型與材質各異的各國國家館。行前已對此次的主題展夢的乳汁 The Milk of Dream 做了大量的功課,但當觀看的身體真的進入展館,眼前不再只是資料中的平面影像作品時,許多物質性或與空間相關的細節立即給出非常強烈的身體感受:踏入主展場入口處,藝術家 Katharina Fritsch 作品的綠色大象立於視線齊高的橢圓柱型展台上,在圓頂繪畫與弧形鏡面的包覆下,呈現出略帶暈眩的視覺張力;此次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 Cecilia Alemani 特別安排的歷史膠囊 (Historical Capsules) 展區如女巫的搖籃 The Witch's Cradle 的黃色絨布弧形空間、附魔技術 Technologies of Enchantment 展場的牆面所包覆具有紋理的灰色布料...等等,從中可以看出策展人與其展團隊靈活運用各種材質、不同的主題顏色,並針對不同作品之特性所呈現出非常細膩且順暢的展覽規劃。

  對我而言,策展論述中所謂「身體的形變」,不只是由超現實主義概念出發的形象上的拼接或融合,也是透過作品或展場空間打開的身體感知上的變異與可能,如晚餐時間我們一行人與高千惠老師討論時、老師所提及:創作的本質回到想像力...而作品與展覽欲透過想像力或歷史脈絡之梳理再次展開討論的意圖,也成效良好地體現於於這次主題展中。


Katharina Fritsch 作品 Elephant (1987) 在展場圓頂及四周鏡面的包圍下,製造出略帶暈眩的視覺張力。


歷史膠囊:附魔的技術 Technologies of Enchantment 中,Lucia Di Luciano 的作品與具有紋理的布料所包覆之展場牆面。


看展到一個段落,觀展動線自然將你帶入位於中央展館裏靜謐的斯卡帕花園 (Scarpa Sculpture Garden) ,景觀水光與搖曳的常春藤立刻療癒了疲憊的身心與眼睛,也是為2017年李明維作品 不期之美 的所在地。我也非常喜歡此建築師 Carlo Scarpa 在奎利尼基金會 (Fondazione Querini Stampali) 一樓所設計的花園。



2. 卡塞爾 與 Documenta Fifteen


  我們在卡塞爾住的旅館就在Kassel-Wilhelmshöhe車站旁邊,2樓房間窗外就是馬路,除了車聲之外,還會一直聽到輕軌行經城市所發出的聲音,當列車煞車時,會發出像是鳴笛的嗚嗚聲———是種非常具有穿透性的聲音。

  文件展的幾個紫色展區都是第一次做為文件展的地點,坐落於城市較外圍,展場空間有著非常強烈的建築特色,作品也都十分融洽地使用現有的空間特性與物件進行陳列(如牆面的電線、各種痕跡成為其視覺的一部份,或是將原有的水泥廢棄結構,加上隨手可得的生活物件,轉變成為公共桌椅區等);而戰後重建的弗利德利希安農博物館 (Fridericianum) ,與我們抵達卡塞爾第一晚去看的文件廳 (Documenta Halle) 一樣,皆是從最開始就作為文件展的主展場。

  藝術團體們相互串連共學彼此相處、緊密生活;展場在入口處且設立了 rurukid(只供孩童或家長、而其餘成人不得進入的區域)不為了讓家長托嬰——其中提到嬰兒擁有自身的社交與遊戲與行為——這個展覽同時也要讓孩童kids擁有自發性活動的學習機會與交流場域。

展場中隨時可見演講或事件、或一群人自發性使用展呈現場做某種共學與討論,空間中到處都是聲響,同時可見到大量生活休閒或會議空間與建築本體產生各種有趣的視覺或身體張力。


原先經過還是乾淨的平台休憩空間,回程一看,上面已經充滿大量粉筆塗鴉。也常見說明牌上有觀眾手寫感想各種觀點的接龍留言。現場像是活的空間,觀展民眾也充滿動能。


  整個文件展百花齊放,卻非爆炸性的曇花一現,而是長時間的耕耘與行動,我感覺起來這樣的合作關係就像輕軌列車不斷移動、交叉穿行,持續性的發出的多種聲響,在地表留下各種執行的過程與軌跡。想起在Ahoi展區張恩滿作品 蝸牛漂浮系統 裡的入侵概念,原先作為共享的穀倉概念在此時已轉為一台台的滿載的列車,人來人往車上車下不斷交換共學合作生活,以移動兼侵入的方式,游擊在以個體為主的西方世界。

  弗利德利西安農博物館的地下chamber還有一件作品,是在出發之前查資料時就很喜歡的烏茲別克藝術家Saodat Ismailova,拍攝由40個女性組成的神秘集體,在如同子宮般半圓形拱頂、用磚建造而成的地下空間展出,過道中悠悠飄蕩的白色巾布上投射著女性神秘隱約的臉孔,地下室穴角落的盞燈,安放在錄像中似乎用來占卜的粉狀物質上,彷彿是在轟鳴的列車行經的地底,尚有著隱蔽的安靜團體,以全然不同的合作方式默默生活著,並透過儀式共享與傳承知識與智慧。比起藝術家另外一件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新作 Chillahona (2022),這件作品透過展呈以另一種方式回應著此屆卡塞爾文件展,使我特別有感覺。


在弗利德利西安農博物館的地下磚造室穴中,投影於過道上的Saodat Ismailova作品局部,半透明的影像隨風分散又聚合,更增添某種不可知與神秘感。



3. 柏林 與 The Feuerle collection


  柏林觀展地點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由通訊碉堡改建的私人收藏 The Feuerle collection了。該如何形容這次的經驗?觀展時間每組參訪僅限一個小時,不主動導覽、沒有作品說明,建築本體看似無任何獨特之處的極簡灰褐色方塊,卻在進到內部經一連串鋪陳後轉為極致的神秘與魅力。

  下樓後進到主要展場之前,首要經過一個全黑名為Sound Room的地方等待,等待什麼?等待一首音樂響起。從卡塞爾文件展開始,我們看見/聽見以音樂作為更直接的行動、合作或渲染意圖,如展出於何森蘭酒店 (Hotel Hessenland ) 大廳、來自南非的團隊 Make you look 的聲音作品,交雜話語聲、自然環境聲響與極富情緒的原始意象之戲劇性樂章;又或者在卡塞爾城市博物館 (Stadtmuseum Kassel) 展區,Safdar Ahmed的作品 Border Farce (2022),荒謬卻沈重地以重金屬搖滾作為抵抗種族與政治的訴求。而此時在視覺完全被剝奪的狀態下,John Cage 的音樂——似乎沒有比他更合理的選項了——以更抽象純粹且包覆性的存在,意圖使感官抽離、沈澱,重新敏銳起來,好迎接後續細膩安排的觀展經驗。事前接待員更特別叮嚀,要大家靠著牆好讓身體得以在感覺安全放鬆的狀況下,全然的沈浸在音樂的包圍之中。而後當音樂緩緩退去,留下一股低頻的單音在空氣中持續震動,我們順著極其微弱的指引朝展間踏去——瞬間印入眼簾的,是一尊莊嚴神秘、散溢著微弱卻堅定的褐黃色光輝,如同拳頭般大小的佛像頭部獨自漂浮於黑暗之中。沒有軀幹,像是世界初始時便已存在著的形象,臉孔上因風化等不明緣故不見雙眼,徒留一抹穿越千年的微笑。
  該如何形容這樣的經驗?


4.


  「你從短暫的震撼中緩過神來,眼前黑暗裡逐一浮現出姿態各異,皆悠悠發著微光、既朦朧又清晰的肢體——由參訪前的簡短導覽中得知,此處藏品為七至十一世紀從世界各地精心收集而來的高棉佛像,他們寧靜祥和地懸浮於自身的時空中,不被闖入者的視線所驚擾。於是,你的身體逐漸適應了周遭,遲來的細節終於開始聚攏湧現。眼前堅實圓潤的皮膚散發光澤,姿態優美、既靜止又舞動。而在其殘肢末端形所成的陰影中,具具蒼白懸吊的女體穿透而出,是荒木經惟帶著顆粒質感的黑白攝影,安放於滲出褐黃水痕的粗礪牆面。你持續失神地往左穿越整個空間,長方厚實的混凝土柱中間隔著玻璃,有一處彷彿上下相同且無限延伸的巨大場域,仔細端詳,你發現地面呈現灰黑絲綢的質地,不斷向外擴散震盪著細密波紋,像是耳邊的低頻不斷傳向遠處。於是你明白,眼前所見即是接待員口中的 Lake Room(註1*)了。水、混凝土柱。石雕與銅像。玻璃。遠處鏡子般的牆面(註2*)。灰黑紋理的混凝土天頂。黃褐色混凝土牆面。在視線所能投遞的最底端,你立刻辨認出那件澄黃的金屬雕塑,在威尼斯的普里奧利宮 (Palazzo Priuli) 以及學院美術館 (Gallerie dell'Accademia) 皆有展出的Anish Kapoor,平素直接且暴力的美學,此刻卻如同水滴進入水面無聲漾起的波紋,靜默地應和整個空間。」

註1*
Lake Room,眼前巨大的湖泊為地源熱泵 (Ground Source heat pump),透過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等低溫熱源為整個建築物提供動力與冷暖系統。

註2*
你後來得知那便是此次無緣訪問的 Incense Room,當光線亮起,內部屬於聞香專用的空間才會顯現。


5.


  「回到一樓,旅程持續,時空擴展至西元前二百年至十七世纪,你看見巨大空疏的場域裡安放著ㄇ字形結構的石製長椅,那在黑暗中發著光的極簡造型,鉅細彌遺地展現銘刻於物質表面的漫長時間。你移動,卻無法不凝視眼前面積寬廣的白色台座上,模樣熟悉、不知為何卻使人屏息的一座清朝御用羅漢床,切光打亮方正結構上鑲嵌的大面積雲紋或山紋大理石,薄得幾乎透光,像是神秘的畫。康熙座椅。太湖石紋。在四周空間的語境下竟顯得如此異質,搭配同樣散著微光的 Adam Fuss 巨幅煙霧攝影。藏品從展現最永恆的人之形象,突然全面回歸至物的層次,但在眼前如同標本般被精緻展示的空蕩物件上,你仍可看見隱蔽的身體形象。Désiré Feuerle將自身對於身體與其延伸(物)的迷戀,完全展現於他的這系列收藏之中,並透過看似極少實則鋪天蓋地的干預,將對上述兩者極強的控制慾展露無遺。建築。藏品。甚至觀者皆被施以最精細的調整。然而觀看行為本身所狹帶的慾望與權力,仍然讓你感覺非常非常過癮,以至於離開展場後,對於無法獵取存留任何影像的這趟旅程,你不斷地自問:該如何形容這樣的感受?也許你只能透過試著描述 ————。」


通訊碉堡改建的私人收藏 The Feuerle collection 外牆。眼前相同的混凝土牆面在一樓與地下室分別有著些微不同的色調:一樓呈顯為略微黑灰,地下室則因為潮濕或滲水的關係而帶著更多褐黃色的水痕。

在行程最後前往柏林自然史博物館 (Museum für Naturkunde) 的途中,偶然發現街道與建築呈現出有趣的表面質地,意外地使我想起 The Feuerle collection 中,那種物質給出的迷人感受。



後記.


  威尼斯、柏林與卡塞爾,三個城市各自給出全然不同且獨特的體驗,每每重讀此些文字,便好像能夠回到當下,看見、聽見、聞到、嚐到、感覺到。有時突然憶起某些感受,邊努力翻找當時攝下的照片試圖佐證,便察覺到手臂上還有些微熱度,像是從那些作品裏散逸出的光還殘留在皮膚上,使我發燙。身體在我的創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此次旅程終於有機會將其移動至原所不能想像之處,期待這些感知能夠在未來更加豐富我的創作。再次由衷感謝天美藝術基金會的肯定,與旅程中給予的所有協助。




邱承宏 2022威尼斯卡塞爾柏林參訪心得   李婷歡 2022威尼斯卡塞爾柏林參訪心得   洪聖雄 2022威尼斯卡塞爾柏林參訪心得
莊禾 2022威尼斯卡塞爾柏林參訪心得   黃萱 2022威尼斯卡塞爾柏林參訪心得   歐靜雲 2022威尼斯卡塞爾柏林參訪心得
劉鳳鴒 2022威尼斯卡塞爾柏林參訪心得   謝騆瑜 2022威尼斯卡塞爾柏林參訪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