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O17 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 documenta 14 / Skulptur Projekte Munster 2O17 》- 劉致宏


此次參與天美藝術基金會的海外參訪,十年之後再度回到卡塞爾和明斯特,對我來說別具意義;從桃園機場上飛機、歷經轉機、落地轉乘火車抵達卡塞爾的十幾個小時,行李丟進旅館一行人就無縫接軌地在看展的路上了。


十四屆卡塞爾文件展:何謂檔案,與重新來過的文本

這次文件展的整體調性和主軸體現了幾個屬性面向,除了橫跨希臘雅典與德國卡賽爾兩地的物理空間距離之外,展覽已不僅止於就藝術家或作品來歸納與討論核心概念,策展團隊也非常用心/用力的將展覽與場館劃分成了十數個地點與單位,讓作品與空間、與時間甚至與受眾建立不同層次的相互關係;卻也因為許多迂迴及冗長的作品類型,回饋的評價非常兩極甚至接近晦澀難懂,但若以中心概念與希臘/卡塞爾兩地劃分來看的話,仍可以見得策展核心所靠攏的近年檔案熱潮趨勢、歐陸難民困境與經濟之於文化歷史的影響等變動( 如 Miriam Cahn 關於戰爭、身體、傷痛黑暗的素描及繪畫作品,以及 Pope L. 無所不在重組在地歷史、文化、傳說等片段的呢喃耳語、亦或 Daniel Knorr 不斷冒煙的高塔,都在在引導觀眾進入那隱隱作痛的不安全感裡頭 )、還有對於希臘美學形式思想-西方文明的根基的當代再思考等等( 如 Fridericianum 場館裡一字排開以石膏翻模取得書本頁面凹痕的雕塑作品、喪俗博物館裡雙人藝術家組合以「暫時性」的雕塑模仿消弭人-環境-物質之間關於永恆「時間」的思考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現實生活是藝術的泉源,藝術必須從現實生活中出發,再加以提煉萃取,概括出事物的內在本質,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精神風貌」,所以也樂見此展許多創作/計畫/選件上,回到人類學方式的哲學思辨,並重新創造了文本,如 Abel Rodriguez 在 Palais_Bellevue 和自然博物館一系列觀察洪水與熱帶雨林樣貌的繪畫,還有1950年代卡塞爾文件展的初始到1970年代移民潮過所聚居的維多利亞廣場中繼站,Rick Lowe 在希臘展區開始的「Victoria Square Project ( 維多利亞廣場計畫)」是這次文件展串連面向廣泛並橫跨兩地歷史與當下的文化脈絡作品,平實地以社群聚落( community )、工作坊( workshop )與社區報 One to one 作為種種討論發生的組織網絡,串起了看似遙遠的兩地。



明斯特雕塑計畫:全然開放的雕塑性和參與狀態

今年明斯特雕塑展除了能看到許多永久保留作品( 如Kabakov 的天線、Thomas Shutte 的櫻桃)、橫跨四十年非常動人的 Michael Asher 經典的帳蓬車作品文件重現、Jeremy Deller 延續兩屆歷時十年累積眾人情感字跡的園丁日記等, 此外還加入了一點離經叛道的性格,如截斷運河改變原有功能性的 Ayse Erkmen、Michael Smith 的刺青店鋪、媒體網絡改變而出現的 Andreas Bunte 作品、Mika Rottengurg 的亞洲商店等,甚至結合精湛生物科技藝術和空間場域的 Pierre Huyghe :還記得在廢棄的滑冰場放空看著積水與土堆蔓生的雜草,水族箱裡海葵與生態循環,天窗開闔與蜂群進出巢穴,腦海浮現了紀德所說的「時間週而復始,而我們卻如同困獸」;有那麼一刻,內容與形式存在的因果關係都不重要了,彷彿時間、空間、宇宙萬物都成為了這件作品,缺一不可。明斯特雕塑計畫不諱言的是此行最期待的一站,在短短兩天內以腳踏車的方式走訪了幾乎整個明斯特市的作品;這一屆 Sculpture Project 的論述意圖明顯地朝向宣告「雕塑」定義已無邊際化的可能,除了傳統概念上的雕塑物件,還看得到許多可以被「廣義定義為雕塑」的作品,如舊市政廳的人體搜尋引擎表演,以即興舞蹈與僵化的說唱語調將身體動態與訊息編造,揉合了人-訊息-網絡而形塑成的有機共構狀態,是一種「訊息的立體」、大象酒吧呈現了以許多永久陳列的過往作品為場景,主角們穿梭在卡塞爾市的日常樣貌,擬仿歌唱節目錄影帶的方式與呈現空間:一間真正的酒吧,在看似戲謔莞爾的表象之餘,同時巧妙的翻轉了「資料與人文的雕塑集合體」、綠蔭外環的「亞洲超市」一作也是此次展覽亮點之一,在前身真正為亞洲超市的廢棄空間裡,以原有遺留物件、貨架甚至象徵亞洲地域的植物形象-鳳梨,來指向一處中西文化交織的奇異空間,同時呈現的錄像作品拍攝所謂「亞洲的商店型態」,精準的在西方世界裡重建新的亞洲性格。



後記

我始終願意相信藝術是真實/真誠的,而且相信藝術比現實世界更為真實。此行除了看展的收穫以外,還有與其他團員們彼此之間不間斷的討論,而且在詳細閱讀之後同時避免過度詮釋的前提之下提出各自的想法,這樣的習慣也在卡塞爾和明斯特結束之後,延續到了威尼斯雙年展,保持著討論的習慣,我深信討論與表述對展覽閱讀與觀看是非常重要的練習。2007年的時候,和幾個朋友省吃儉用存了點錢、計畫了幾個月就背著登山包踏上了卡塞爾和明斯特的旅程,年少懵懂的看到了 Sanja Ivekovic 在波伊斯的橡樹旁種滿草坪的罌粟花海、艾未未倒塌的巨門和太師椅、Bruce Nauman 四方凹陷的地景 還有 Oldenburg 放在湖畔的大球,十年過去了,有機會和一群同樣懷抱理想熱情的藝術家們再度回到這裡,在展覽的閱讀、討論、吸收與詮釋上有更多的消化能力,一方面也慶幸還能走在藝術世界的道路上,十年一個週期,是回看,也是對自我的檢視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