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第五站 》 參訪心得 - 張善學


  這次非常感謝天美藝術基金會讓我有機會到歐洲一趟,瀏覽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和藝廊,實在是大飽眼福。並與同行的藝術家交流,在過程中受益良多,看到許多以前只在教科書上出現的名作真跡,以及各個美術館和藝廊精彩的策展,都是一流的水準,不僅是看到原作本身的感動,整體的展覽規劃,以及到最小的細節更是令我驚訝歐洲的藝術水準之高,一路從文藝復興至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完整地呈現在這些偉大的城市中。除了目不暇給的藝術作品,每個城市的個性也讓我非常著迷,尤其這次去的幾個國家皆是首都或是藝術重鎮,城市的市容與國家的個性展露無遺。



 瑞士—巴塞爾

Art Basel會場



  巴塞爾是這次行程的第一站,也是我到歐洲的第一個城市,一到機場即被非常簡潔清楚的出口方向指示牌的設計吸引,就如同一般對瑞士的印象,是個非常井然有序的國家,所有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一絲不苟,包含隨處可以直接生飲的噴泉,到一塵不染的公廁,完美青翠的公園草地,還有家家戶戶裝修完美的門面,我才發現原來歐洲的日本不是德國,只有瑞士的潔癖有辦法跟日本相比。巴塞爾雖然不是瑞士的大城,但幾百年以來對藝術產業的經營,儼然是一個藝術重鎮,我先提前基金會的行程一週特別前往Art Basel參與最頂尖的藝術博覽會,這也是由Foundation Beyeler的Beyeler先生所創辦。而此次巴塞爾最重要的一站即是培根與傑克梅蒂於Byleler Foundation的大展。

Bacon Giacometti展覽入口兩人合照


  培根(Francis Bacon)與傑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一直都是我很欣賞的藝術家,也是藉由這個展覽我才知道原來這兩個藝術家是熟識,並且與貝也勒先生皆有一些交情。這個展覽巧妙的將兩個人的作品放在一起,第一個展間用兩個人的作品相似的空間結構做比較,甚至這兩個藝術家使用過同一個模特兒Isabel Rawsthorne,兩個人作品的對照之下,培根作品極為奔放,色彩鮮明。而傑克梅蒂是非常的深沉內斂,兩個作品都圍繞在人的主題,關注在身邊的朋友親人,尤其培根與他的第二任愛人George Dyer更是在畫面中表達出強烈的情感。如同培根所述,他厭惡規劃完整而沒有意外的繪畫,在作畫時會投擲大塊的顏料在畫布上創造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在根據這個隨機的顏料再做延伸,這些肌理都是在畫冊中看不到的。近看原作時,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當初在經營畫作的那段時間凝結在最後的畫面呈現在眼前的感動。有趣的是,就如同傑克梅蒂的低調個性,當他的雕塑被和培根放在一起的時候,的確被搶走不少風采。




 英國—倫敦



  抵達倫敦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從悶熱的地鐵出站到地面時,即被現代與傳統結合活潑的市容所吸引,倫敦不愧是最早國際化的世界級大城市之一,整個城市的繁忙和活力不難想像這個流行文化輸出的強勢國家是怎麼影響在遠東的我們,日不落帝國至今還是在世界的主導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每當到倫敦必去參觀的大英博物館及國家畫廊之外,這次倫敦的重點行程是Tate Modern及Tate Britain的兩個展覽,「Picasso 1932」及「All too human」。

Tate Modern入口


  Tate Modern所策展的畢卡索有別以往的主題方向,這次是以畢卡索在1932年的創作為一個切面展出一年內的作品。其中可以看出畢卡索的創作力和情感之豐富,在當年畢卡索已結婚並育有一子,並同時跟一位情婦交往,仔細閱讀發現畢卡索竟然在這麼短短一年內就發生如此多的事件,並且用創作呈現這些經歷在作品上,在婚姻與外遇的糾結上還可以一邊創作,一年的產量和對媒材實驗就如此驚人,這個濃縮的畢卡索一年實在是精彩。

The Dream—此畫像中的人物即為Marie-Thérèse Walter,畢卡索的情婦


  Tate Britain的All too human以英國畫家的肖像畫作為主軸,包含Walter Sickert、Frank Auerbach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根與佛洛伊德(Lucian Freud)的作品。培根與佛洛伊德兩人在早期曾經是熟識,甚至視對方為競爭對手,從這次展出培根畫佛洛伊德的肖像作品便可看出兩個人友誼。這個展覽展出了佛洛伊德各時期的作品,從早期寫實細膩的風格,即帶出了佛洛伊德在描繪人物的冷調與不安,一直到後來轉變為大量的顏料肌理堆疊筆觸的風格,佛洛伊德將寫實技巧運用得更為熟練,構圖上也有諸多不合理的透視或使用極度肥胖的模特兒,看似平凡的場景卻強烈感受到畫面中情感的抽離。我在美術館的書店買的一本畫冊中,看到難得佛洛伊德的作畫過程的照片,發現佛洛伊德後期的繪畫幾乎是一次性技法,而非層層薄塗罩染的傳統技法,這需要更高超的繪畫技巧才能一氣呵成,在近看看似抽象的顏料堆疊,遠看卻又能精準的掌握光影,更不用說整體畫面的氣氛流暢,真的看到原作後欽佩大師的功力,每張都精彩的令人屏息。


右圖即為培根所畫之佛洛伊德肖像







佛洛伊德的作畫過程



 法國—巴黎



  從倫敦搭歐洲之星到巴黎之快,兩個多小時即跨越了英吉利海峽到法國。雖然時間有限但還是走訪了幾個重要的美術館如橘園美術館、吉美美術館、巴黎現代美術館、東京宮、羅浮宮、麥約美術館、龐畢度藝術中心、畢卡索美術館、羅丹美術館、奧賽美術館等。全巴黎彷彿時光凝結在幾個世紀前,非常統一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是拿破崙時代的都市更新,因為沒有經過戰火摧殘而保留至今,巴黎人的自豪不難從偉大的協和廣場和眾多美術館及羅浮宮中透露,法國曾經的輝煌也可以從宏偉的羅浮宮和眾多上等的收藏品中略窺一斑。


羅浮宮




龐畢度藝術中心



奧塞美術館



 結語



  這次行程中最為感觸的是每個國家的性格和歷史驅動了藝術的發展,這幾個國家對於文化資產的重視,已經是好幾個世紀以來的耕耘和演進以至於現在呈現出來藝術的豐富和深厚的底蘊。文化藝術的涵養絕對不只是單從藝術上,更是多層面的在歷史脈絡中尋找根源與連結。在台灣獲得訊息的管道還是有限,到歐洲以後才深深感受到什麼是國際趨勢,打開了藝術的視野,也對各國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經過這兩週密集的閱讀作品,學習看展的方法以及事前的準備功課,實在收穫太多,要消化這些大量的作品還需要很多時間仔細反覆思考,但絕對是創作路上珍貴的養分。謝謝天美。




林亦軒 2018巴賽爾倫敦巴黎參訪心得   鄭農軒 2018巴賽爾倫敦巴黎參訪心得   邱建仁 2018巴賽爾倫敦巴黎參訪心得
林浩白 2018巴賽爾倫敦巴黎參訪心得   張善學 2018巴賽爾倫敦巴黎參訪心得   鍾江澤 2018巴賽爾倫敦巴黎參訪心得
廖祈羽 2018巴賽爾倫敦巴黎參訪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