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
第5天 2019/6/12 上一天 下一天
清早,我們到了貝耶勒基金會(Beyeler Foundation)的「年輕的畢卡索特展」(The Young Picasso Blue and Pink Period Private),展示了畢卡索早年藍色時期(1901-1904)和玫瑰色時期(1904-1906)的經典畫作,透過這些早期、罕見的作品,我們得以深入理解畢卡索的職涯路徑與轉變,藍色時期的開端是友人之死,代表作為《生命》(La Vie)和《彈吉他的老人》(The Old Guitarist),充滿憂鬱與孤獨感、玫瑰色時期則是對情人的愛慾展演,展出的作品包括《雜技演員》(The Acrobat)和《手持煙斗的男孩》(Boy with a Pipe)。死與生,凝結成強烈的能量,拓展了這檔展覽的視野。 看完之後太過興奮,我們還未離開基金會旋即開始討論起看完這次畢卡索後的經驗,從畢卡索最早的作品至藍色時期、玫瑰色時期,可以看見他初到巴黎時仍在摸索、學習與模仿其他畫家的風格,接著則在藍、粉色時期逐漸顯現其才能的輪廓,以及蘊含一種飽滿、激烈的創作動機。但有趣的是,畢卡索也因作品數量龐大(據說總數達到四萬五千件),並不是每件都能被認為是所謂的好作品,某種程度上,得綜觀畢卡索當時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了解他那個時期完整的發展。 下午造訪巴塞爾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für Gegenwartskunst)展出William Kentridge-A Poem That Is Not Our Own,這是旅程中第二個William Kentridge完整的個展,難以想像他需要多豐沛的能量支撐同時進行的展出,在這裡展出的是他近年來的劇場、投影裝置與手稿,我們也幸運在展場見到William Kentridge本人,團員鍾江澤也與藝術家合照。
參訪點:

貝耶勒基金會(Beyeler Foundation)、巴塞爾美術館(Kunstmuseum Basel) 、 巴塞爾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für Gegenwartsku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