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
第11天 2022/9/11 上一天 下一天
柏林行程的第一日,接連走訪的幾處展館不論建築本體、展呈或內容皆讓大夥印象深刻。首站來到預約制的私人收藏The Feuerle Collection,由二戰時期之通訊碉堡改建,外觀方正簡樸,在昏暗疏空的混凝土空間中,透過細膩地展覽規劃、及John Cage的聲響作入場鋪陳,營造出神秘且特殊的觀展體驗。因全館禁止攝影,眾人只能依依不捨地於離開之際,購藏現場唯一販售、印有荒木經惟攝影的帆布袋作為此行之見證。離開極具特色的私人藏館後,緊接著迎來同樣令人難以忘懷的猶太博物館:以金屬板盡皆包覆的巨大建築體上,分佈著跨越樓層、如刀痕般斜切的線型長條窗口,建築師Daniel Libeskind藉由鋸齒狀的建築體與空間規劃,設計出三條存於概念與實體中的軸線——流亡、大屠殺、延續性——以極具身體感的手法,呈現那段關於猶太人「消失與空缺」的歷史。同時尚有猶太文化的核心展,巨大蜿蜒的展區與目不暇給的各式展呈,考驗著參訪夥伴們的體力與腦力。下午,眾人短暫走訪由粗獷主義的聖阿格尼絲教堂所改建的國王畫廊,在粗粒毛燥、巨大高聳的無窗展間裡,展出丹麥藝術家對自然自序的反思。最後步行經過柏林圍牆遺址,繞過恐怖地形圖,藝術家一行人來到馬丁葛羅皮亞斯展覽館,觀賞Louise Bourgeois的大型個展。金屬蜘蛛、現成物裝置、繪畫、織物拼貼、軀塊軟雕塑...描繪著藝術家與紡織品的終生聯繫、以及與過往傷痛的共存。
參訪點:

The Feuerle Collection、Jüdisches Museum Berlin、König Galerie、Gropius B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