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寓寧

Yu-Ning Yang
簡介
楊寓寧以花藝師與視覺藝術家身份於台灣活動。作品以平面繪畫與空間裝置為主,亦參與地景藝術節、公共藝術製作。
通過自由戲耍的方式展延材質的物理性質,將其置放在各種隱喻脈絡中進行組織,以此作為創作方式。
創作空間裝置時,常使用來自動植物組織的有機物質,它們能快速反應人類較難察覺的細微環境變化,如風的流動、空氣濕度與日照。這些從生命中剝落的組織,在展示的過程中經受著各種環境壓力,也召喚觀者對於生命與環境的敏銳覺察,同時回應著稍縱即逝的審美主題。
2021年開始同時發展紙上作品,使用墨與皮紙等具有自身文化脈絡的媒材,藉由寬幅的筆觸,與脫膠的墨水,創造類似銀鹽相片的質地。這批作品雖然使用具有歷史與文化傳統的媒材,但是比起水墨中的皴法,其試圖對話的對象,更多的是油畫中的筆觸。紙張由乾到濕再到乾,一次完成,近似於相紙被光線浸潤,曝光後成像。
2017年前往芬蘭麥基米蘭駐村,製作與地景關係緊密的空間裝置。藉由將室內轉化為巨大的相機暗箱,讓安置於田野間的反光物及室外的風景,反射進室內,形成一個需要適應暗室微光,才能慢慢看見的上下顛倒風景。在靠近天花板處,有些許明亮的反光點,那是室外擺放的金屬物件所形成的人造星星。 此件作品在2018年以現地製作的方式,參與了桃園地景藝術節。
近年的平面繪畫作品分別參與了木木藝術—紙上作品計畫(台南)、養心藝術個展(台中)、弎畫廊群展(台南)、安卓藝術群展(台北)等展覽。於2021獲選天美藝術基金會,紐約計畫。2022年獲選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金賞。
通過自由戲耍的方式展延材質的物理性質,將其置放在各種隱喻脈絡中進行組織,以此作為創作方式。
創作空間裝置時,常使用來自動植物組織的有機物質,它們能快速反應人類較難察覺的細微環境變化,如風的流動、空氣濕度與日照。這些從生命中剝落的組織,在展示的過程中經受著各種環境壓力,也召喚觀者對於生命與環境的敏銳覺察,同時回應著稍縱即逝的審美主題。
2021年開始同時發展紙上作品,使用墨與皮紙等具有自身文化脈絡的媒材,藉由寬幅的筆觸,與脫膠的墨水,創造類似銀鹽相片的質地。這批作品雖然使用具有歷史與文化傳統的媒材,但是比起水墨中的皴法,其試圖對話的對象,更多的是油畫中的筆觸。紙張由乾到濕再到乾,一次完成,近似於相紙被光線浸潤,曝光後成像。
2017年前往芬蘭麥基米蘭駐村,製作與地景關係緊密的空間裝置。藉由將室內轉化為巨大的相機暗箱,讓安置於田野間的反光物及室外的風景,反射進室內,形成一個需要適應暗室微光,才能慢慢看見的上下顛倒風景。在靠近天花板處,有些許明亮的反光點,那是室外擺放的金屬物件所形成的人造星星。 此件作品在2018年以現地製作的方式,參與了桃園地景藝術節。
近年的平面繪畫作品分別參與了木木藝術—紙上作品計畫(台南)、養心藝術個展(台中)、弎畫廊群展(台南)、安卓藝術群展(台北)等展覽。於2021獲選天美藝術基金會,紐約計畫。2022年獲選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金賞。
學歷
2016 東海大學美術系藝術碩士(MFA),裝置與複合媒材創作
2012 東海大學美術系 藝術學士(BFA)
2012 東海大學美術系 藝術學士(BFA)